第十一屆(2025)
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

終身貢獻獎 郭耿南

推動台灣小兒骨科從無到有
兒童友善醫療的倡議者

郭耿南 教授

終身貢獻獎

受獎時之服務單位:
臺大醫院

中流砥柱獎 周弘傑

相信他的背影
跟好多人一起 陪著小孩好好長大

周弘傑 醫師

中流砥柱獎

受獎時之服務單位: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

兒科新銳獎 洪華希

替兒童無法言語的傷痕發聲
讓兒虐辨識與通報在台東「遍地開花」

洪華希 醫師

兒科新銳獎

受獎時之服務單位: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兒童護理獎 李依蓉

照護有終,關懷永續
真的很愛兒科的「大美女」

李依蓉 護理長

兒童護理獎

受獎時之服務單位:
花蓮慈濟醫院

兒童護理獎 范綱翔

從一通電話到成功完成轉運
創立外接團隊的幕後推手

范綱翔 護理師

兒童護理獎

受獎時之服務單位:
臺大兒童醫院

焦點貢獻獎 陳益祥

兒童醫療的先行者
從引進葉克膜到骨髓間質幹細胞的
三十年研究之路

陳益祥 醫師

焦點貢獻獎

受獎時之服務單位:
臺大醫院

醫療團隊獎_臺大兒醫兒童血液腫瘤 基因檢驗團隊

致力兒癌治療 基因檢驗
開創精準醫療新時代

臺大兒醫兒童血液腫瘤 基因檢驗團隊

醫療團隊獎

受獎時之服務單位:
臺大兒童醫院

更多得獎者故事請見本屆專刊

 

評審語錄

第十一屆  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

吳美環
吳美環
評審團主席/臺大醫學院暨兒童醫院特聘教授

      孩子需用心呵護,方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在極度少子化的時代,對孩子的愛更要落實。

兒童醫療和成人醫療面向有些不同。孩子生病時往往無法充分表達他們的不舒服及痛苦,兒童疾病的複雜度又高、變化快,醫療過程極為緊湊。孩子有種特殊的快樂成長動能,是他們成長的核心力量。為不中斷他們醫療過程中的快樂成長動能,以減少生病及醫療可能留下的負面心理影響,兒童醫療的面向就必須非常地深入、寛廣且友善。因此,兒童醫療專業人員除了要不斷學習最佳醫療專業,還需有更多的兒童同理心,用高度的寬容、耐心及愛心來貫穿整個醫療過程。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看到了這些兒童醫療專業人員的特質,更想讓社會大眾知道兒童醫療的核心價值,在22年前排除萬難開創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獎項,今年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已經第11屆了,經過22年歲月的淬煉,這個獎已是被社會高度肯定的醫療專業奉獻獎。從台灣的各個角落,湧入滿滿被推薦的兒童醫療專業事蹟,告訴我們台灣兒童醫療的專業、愛心、無私。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堅持理想,具體用對兒童醫療的重視,提高了台灣社會愛護兒童的文明高度。受獎的兒童醫療團隊及醫護夥伴們更用他們的行動來呼應,我們可以讓兒童醫療更全面、更深入、更好。

謹在此謝謝所有為孩子健康努力的大夥兒們, 孩子健康、看見希望!

劉越萍
劉越萍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

      今天,我很榮幸能夠擔任第十一屆台灣兒童醫療貢 獻獎的評審,並在此向獲頒終身貢獻獎的郭耿南教授及 其他致力於兒童醫療事業的獲獎同仁及團體,表示最誠 摯的敬意與感謝。這個獎項不僅是對各位在兒童醫療領域 所作努力的肯定,也象徵著我們對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長的 承諾。

本部自110年起推動「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致力於強化兒童醫療照護網絡 ,在本屆的評選過程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許多醫療人員在提升兒童醫療品質、 創新照護模式以及急重症專業醫療服務方面的卓越表現。無論是建立兒童重難罕症 照護專業團隊,抑或提升基層醫療照護系統的能力,這些努力都有效促進了兒童健 康照護整體發展,牢牢守護孩子的健康。

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推動兒科專科醫師留任計畫,並加強兒童重難罕症專業 人才的培訓。透過這些努力,我們希望能改善兒童醫療照護的各項領域,讓更多的 兒童享有更完善的健康照護,再次恭喜所有的獲獎個人及團體,期望藉由貢獻獎的 頌揚,能使典範長存、生生不息。

倪衍玄
倪衍玄
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

      我擔任數次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台灣兒童醫療貢獻 獎評審,每次都覺得非常吃力,面對眾多優秀候選人, 他們對於台灣兒童醫療的奉獻都是這麼重大,而且又難 分軒輊,要投票給那一位﹖實在是備感煎熬!無論如何 ,每位都是實至名歸,毫無倖致﹗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特別注意許多在基層默默付出 的醫療人員,這是非常難得的重要觀點,我們的社會確 實需要給予那些或許不是在舞台中心,但卻是實在紮根的醫療人員掌聲。我非常 感謝吳董事長及基金會的所有成員,能以不同凡俗的角度來鼓勵台灣的兒童醫療 ,在兒科醫療大環境十分艱苦的今天,基金會頒發這個獎實質上是暮鼓晨鐘,振 聾發聵!臺大社科院的學生訪查員也非常精采,他們以真誠的素人角度出發,報 告了每個候選人的點點滴滴,真是令人激賞。我覺得他們也是這項活動成功幕後 的大功臣。

再次感謝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長期以來關注台灣兒童醫療的奉獻。

楊俊仁
楊俊仁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院長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成立迄今已邁入第二十三個年頭 ,以兒童友善醫療為服務核心外,更為了肯定辛勞付出、 照護一線急重症兒童的醫療工作者和團隊,進而創辦「台 灣兒童醫療貢獻獎」!

萬分感謝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吳春福董事長邀請, 有幸能參加第十一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的決審; 參與在決審會議中,深切體會到基金會的用心,透過嚴 謹、公平、周延的選拔活動,表揚更多優良事蹟,讓美好 的典範能夠持續傳承、頌揚。

此外,在決議過程中,聆聽到諸多為台灣兒童醫療無私奉獻的溫暖故事,在有 限的獎項和額度中進行授獎抉擇,實為不易!但深切的相信,不論參賽者獲獎與否 ,每一位為兒童健康、堅持守護的醫護人員,都是值得給予誠摯的肯定!

台灣的生育率持續低迷,少子化的趨勢儼然已成為台灣的國安議題;兒童是國 家未來的主人翁、是延續國家的命脈。兒童的健康需要你、我持續的重視與投入, 讓我們一起為兒童健康挹注希望!

最後,我要恭喜今年的得獎者,你們的無私貢獻和付出被大家看見了。在此, 要代表病童和家屬謝謝你們。同時也要謝謝所有未能獲獎的入圍者,雖然今年沒有 得獎,但是你們的付出依然獲得大家的肯定。

雖然生的少,每個都是寶!請大家繼續守護我們國家的未來主人翁!

祝 大家身體健康、事事順心。

鄭名芳
鄭名芳
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院長

        著 有 《 倫 理 學 》 ( Ethics) 的 著 名 德 國 神 學 家 Dietrich Bonhoeffer曾說:「The test of the morality of a society is what it does for its children」,意即:「要 檢驗社會的道德良知,只須看它為孩子們做了什麼」。

本屆入圍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台灣兒童醫療貢獻 獎」的每位醫護與醫療團隊都非常優秀,從訪談的呈現 中,可以感受到每位候選者的投入與熱忱,並且都從事著 非常專業的兒童醫療服務,用愛孩子的心守在兒科的崗位上,所以不意外的,角逐 一如往年非常激烈。平心而論,每位候選者都具備著絕對可以獲獎的條件,所以基 本上入圍就已經是最大的肯定。

利用這個可以撰寫評審語錄的機會,在此再次感謝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主辦「 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活動,讓全國散播在各個角落的兒童醫療工作的努力,能夠 被看見、被表揚,讓近年來經營日益困難的兒科能夠增添溫暖,激勵薪傳之火的延 續,同時也讓兒童友善能夠更被重視。」

巫康熙
巫康熙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

      兒童不是大人的縮影,照顧兒童的專門兒科醫師 ,對兒童的照顧非常重要,目前全台少子化,且兒科 醫師照顧兒童需要花費很多的心力,所以台灣兒科醫 師大幅減少,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藉由舉辦台灣兒童 醫療貢獻獎來鼓勵兒科醫護,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這次看到很多傑出的兒科醫師、護理人員以及兒科 團隊角逐兒童醫療貢獻獎,每位人員和單位都相當的優秀,但每個獎項只能選出 一位得獎者,是一件很難決定的事,難免有遺珠之憾,而每位得獎者都是經過委 員一票一票公平公正選出來,得獎者也當之無愧,給予肯定。 「醫療團隊獎」的得獎單位,使用基因分析,讓每位病童得到精準的客製化 治療,以提高白血病的治癒率,這對台灣兒童醫療有很大的貢獻。

邱元佑
邱元佑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小兒部主任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成立23年來,在戮力改善兒 童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社會作用,透過資助醫療資 源、推動健康教育及兒童友善醫療服務,有效縮短了 醫療資源的不平等。然而,面對資金來源依賴企業捐 助的挑戰,基金會需探索多元化的資金運作模式,以確 保計畫的持續性與擴展性。此外,資源分配或可更進一 步改進,以便覆蓋更多偏遠地區,讓每位需要幫助的兒童 都能受惠。

基金會所設立的「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有效提升了社會對兒童健康議題的 重視,並肯定了醫療人員的努力。但在獎項的運作上,建議擴大宣傳範圍,吸引 更多公眾關注與參與,同時持續追蹤獲獎者的後續貢獻,以評估其對社會的長期 影響。面對競爭的多樣性,審查委員在選拔過程中需要考慮不同背景與成就的參 賽者,確保獎項的公平性與代表性。總之,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的努力建立了公 信力,也期許未來能更強調資源的均衡分配與透明度,以進一步擴大其社會影響 力。

張雲傑
張雲傑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 兒少保護醫療區域整合中心主任

      很榮幸接到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吳春福董事長的 邀約,心裡其實非常的忐忑不安。因為要協助審查的 是國內很重要的「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真的不覺 得自己能勝任!

在審查書面資料的時候,發現許多前輩們在兒童醫 護進步中長期投入、默默耕耘的足跡,非常令人感佩。 身為評審委員最大的困難,莫過於在優秀的入圍名單中挑 出大家一致認同的得獎者。

很高興有這次的機會,能在前輩身上找到共同的成功經驗:看見孩子們的需 求、努力尋找資源與連結團隊、有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使命感,持續下 去就有成功的機會!為還在推動「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的我,注入了一劑強心 針!感謝瑞信的長期投入,讓台灣的兒童醫療更健全。

吳家慧
吳家慧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護理長

      感謝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的邀約,有機會參與第 十一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決審工作,感到無比榮幸 及感動。

決審中透過台大社會科學院學生視角,深入醫療 角落實地採訪,看見各領域的醫者及護理人員用心付 出的過程,不是英雄高歌、不看功勳、不論職位、不比技 術,唯視病猶親、炙熱真誠的醫療照護是共同,每位初選入圍者都令人感到溫暖 及對未來充滿希望。

少子化議題還未被足夠重視前,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即傾力關注兒童醫療, 翻轉硬體場域、持續鼓勵著不容易被看見的兒童醫護人員;現階段的兒童是沒有 選票的弱勢少數、兒童醫護人員更是關鍵少數,謝謝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的用心 ,也謝謝正在醫療場域照護重症兒童的我們,持續為未來希望種子盡心力。

謝淑娟
謝淑娟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護理長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成立至今,一直在台灣兒童 友善醫療照護上貢獻良多,讓我感到敬佩。本次從吳 春福董事長親自邀請我擔任評審重任,更讓我感受到 基金會對護理的重視,就像我對吳董事長報告,擔任 評審比我得獎還高興,備感榮幸。

本屆參賽團體與個人,在競賽過程中,就像台灣代 表隊般的優異,也能看出兒童醫療上的進步與未來潛力很大。近幾年,兒科一直 被漠視及邊緣化,導致醫療人才流失,資深的主治醫師需要值班,年輕護理師招 募困難,這些困境需要改變,此時友善醫療團隊,例如音樂、藝術、醫療輔導師 照護的介入,不只對病童及家庭的助益,也對職場中的醫療人員帶來符合兒科的 特色,讓醫學生或護理學生到單位時更喜歡兒科,也希望未來兒科照護團隊有他 們的加入,讓台灣的醫療成為我們的驕傲,因為幫助一位重症病童,就是幫助一 個家族,也降低社會成本。

雷侑蓁
雷侑蓁
病童家長代表/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博士 

      陪伴孩子治療淋巴癌的這七年,我們自己受到醫院 各醫護及社工的悉心照護治療,旅途同行的其他孩子 和家長因為病程不同、旅途不同,接受到不同的友善 醫療、跨科別、基因治療或是安寧治療。我們也看過 從偏鄉、從下級醫院千里迢迢外接過來醫學中心的孩子 ,救護車負載了全家的希望。

感謝瑞信邀請,讓我有機會以兒癌家長的視角,認識、了解那麼多在兒童醫 療努力的團隊,各種科別、不同角色,他們在各自的崗位幫助許多孩子,不論在 第一線奮戰或是傳承無價知識的培養後進,敬愛的兒童醫療醫護都以無私奉獻的 精神守護了台灣每一個孩子。撰寫此文的時候,我正在陪孩子住院做檢查,醫院 每個角落都是每個人們為了讓孩子健康出院努力的身影,我們充滿無限感激﹗

陳雅慧
陳雅慧
親子天下雜誌總編輯

      很榮幸參與第十一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評審, 深刻體會到社會的歲月靜好背後,許多人默默付出, 尤其是在兒童醫療領域。兒童是我們的未來,但他們 常無法表達病痛。在評審過程中,看到許多醫護人員 超越本職,跨出一步,連結資源、解決未曾面對的挑 戰,為更多家庭帶來希望。這些得獎者不僅改變了醫 療現場,也創造了新的連結與影響。

此外,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與台大社科院的合作,讓大學生與研究生深入現 場調查,帶回動人的故事與觀察。這個獎項不僅表彰醫護團隊,更啟發年輕人以 更廣闊的視角看世界。能參與這段歷程,我深感榮幸,這是一趟充滿啟發的旅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