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獎 王主科

別人不做的事,他挑起來做!

        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王主科,做了30年的兒科醫生,始終堅守在第一線為兒童健康把關,由於他率先引進「補心傘」治療手術,讓很多先天性心臟破洞的小病人,免除承受開刀的折磨。「他做兒童心導管介入性治療一級棒!」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謝凱生,相當肯定王主科在學術與臨床的表現。

        「他不但技術好,人也非常友善,不藏私,」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傳雲慶經常與王主科一起出席國際心臟醫學會議,對這位年紀稍長他幾歲的前輩豎起大拇指,由衷誇讚。傅雲慶透器雖然兩人分屬在北部、中部不同的醫學中心工作,但彼此惺惺相惜。

        王主科長得高頭大馬,身高181公分,體重85公斤,相貌堂堂,看起來非常具有威儀,讓人不免聯想似乎應該走外科,「千萬別被他的外表騙了,他的內在細心又柔軟,而且很風趣幽默,」從住院醫師時期就跟隨王主科多年的小兒加護科主任呂立深入觀察。

        年輕的時候,王主科從沒想過會當醫生,以前有位鄰居是律師,他很羨慕律師光是出庭就可以賺很多錢,曾立志要當律師,反而是母親鼓勵他,選擇職業要對社會人群有貢獻,「有什麼行業不但別人付你錢,回過頭來還非常感念地謝謝你.......。」後來,王主科從台南一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台大醫學院。

        王主科當上主治醫師後,曾被派到沙烏地阿拉伯服務一年,不料期滿回台灣卻「大驚失色」,因為發現物價飛漲,王主科家境普通,不可能給他一筆資金開業。他也曾轉戰其他醫院,但不過短短幾個月,就被大力提攜他的「台灣小兒心臟科之父」呂鴻基教授以「道德勤說」又找了回來。

        呂鴻基教授認為王主科是難得的人才,做兒童心導管手術很有慧根,「錢可以少賺,台灣卻不能缺少一位優秀的心臟科醫師,」勉勵他好好往兒童心臟醫學發展。

        他也曾想出國發展,但高他幾屆的台大學長杜永光醫師(神經科)告訴他,「你想在台灣做到頂尖的醫師,可能只要花十分的力氣,但到了國外卻要花二十分的力氣,不見得能出頭,還要靠機運。」他覺得這番話很有道理,醫學畢竟不像科技那樣死板,醫學是活生生的,是人與人的互動,不同的語言、文化 、社會背景,都會造成差異性,產生隔閣。

中流砥柱獎 王主科        留在台灣的醫學中心工作雖然診力很大,但在專業領域可以不斷突破。而且他發現一旦踏進小兒心臟科,就很難回頭,因為愈做愈有興趣,非常有挑戰性,「很像吃鴉片上癮,欲罷不能,」 他開玩笑說。

        他常以自身的例子激勵年輕一輩的學生,做生涯規劃一定要找出自己的「利基點」,「人家不做的事,你挑起來做,不見得不好。」璧如,做心導管手術必須整天關在心導管室裡,不見天日,身上還要穿著將近10公斤重的鉛衣,因為不能開冷氣,每次做完手術都是汗流浹背。但就像閉門練功,天天蹲馬步,基礎打得非常扎實,長時間累積就能分出高下。如今,在台灣只要提起「兒童心導管手術」,王主科絕對是第一把交椅,「別人打不通的,他就有辦法搞定,」合大呂立醫師形容。

        醫師在執行手術的時候,難免遇到不順,某些大牌資深醫師會拉不下臉,認為沒面子,心浮氣躁,罵這個,嫌那個 ,甚至當場生氣地摔器具,「通常這種醫生顯示自己很沒自信,」王主科不以為然說道。

        王主科對後輩的要求嚴格,但不強勢,手術碰到困難他會「秀」幾個笑話,或者要求大家暫停,一起喝個咖啡,緩和一下情緒,「人難免有盲點,當醫生絕對不能固執,千萬不要讓自己『卡』在某個枝節上,這樣對病人不是福氣,一定要勇於接納別人的意見,甚至是學生都能為你打開一屬罰。」

        末來,除了繼續研發心臟疾病最新的治療技術,王主科也希望為肺動脈高血壓患者爭取到用藥健保給付,因為病例少見,藥物必須和進口,很多病人及家屬負擔不起,拖了很久都不治療,因此他積極爭取資源幫助減輕病人的經濟壓力。

記者 王梅/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