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獎 邱益煊

用愛守護三十年
期許再拼半甲子

        「邱叔叔~~」稚氣的聲音從走廊另一頭傳來,一個嬌小的身影飛奔而上,一把抱住剛從辦公室走出來的高雄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邱益煊,兩人相視而笑,感情就像父女一樣。這是20歲的霈涵,出生就少了一顆腎臟,另一邊的腎臟又小且水腎,腎功能很差,出生第二天就接受兒童腎臟科照料,自此開啟她與「邱叔叔」的緣分。

        照顧先天性腎臟缺損的孩子挑戰很高,在細心呵護下,霈涵撐著脆弱的腎功能,一直到5歲才開始洗腎。但成長過程中,健康波折不斷,連普通小感冒也能折騰成肺炎,洗腎之後,也因多次的腹膜感染併發致死率很高的腹膜炎,家屬光是病危通知就領了好幾張。

        「我怕我來不及長大穿婚紗...」,2016年時、15歲的霈涵,在喜願協會安排下,披上自己設計的婚紗,由「邱叔叔」牽著手走上紅毯,完成穿婚紗的心願。霈涵的媽媽說:「邱醫師的勇氣加上智慧,就是霈涵活下來的機會」。在無數和慢性腎病對抗的時日,家屬的擔心、霈涵的無助,都在邱益煊的陪伴照護下,逐一被安撫。

少見兒童腎臟、過敏免疫雙專業 全心守護病童

        邱益煊從台北榮民總醫院接受醫師訓練開始,就和兒童結下不解之緣。他師承國際知名的兒童腎臟科、過敏免疫風濕疾病權威林清淵教授,在住院醫師第二年就決定踏上兒童腎臟科醫師的路,且因腎臟疾病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邱益煊也是國內少數專精兒童腎臟和免疫疾病的專家。

        邱益煊跟隨林清淵教授的腳步,師徒兩人共同研擬「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10得獎者特寫指引」,特別聚焦兒童、青少年,找出台灣兒童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及風險因子,發展防治策略和治療指引,此外,亦師亦友的兩人也一起努力,在2018年成立台灣兒童腎臟醫學會,邱益煊說,台灣兒童腎臟疾病照護成績很好,但過去無法集結眾人之力,現在有學會作為平台,可以代表台灣向世界發聲,也和國際切磋交流,一起為兒童健康努力。

從藝術、玩樂中釋放壓力 友善醫療拉近醫病關係

        走進高榮兒童醫學部,也可以看見邱益煊對兒童友善醫療的用心。環境空間的牆面上有多彩的美麗珊瑚和溫暖海洋,也有住著小動物的熱鬧森林彩繪,在名為「大港邊的太陽島」的藝術作品陪伴下,希望讓孩子忘記身體和心理的痛苦,增加快樂的能量對抗病魔。

        邱益煊說,從前他當住院醫師看診時,就會拿小玩具、小糖果逗孩子開心,緩解看病的緊張氣氛。孩子的天性就是在遊戲中學習,就算生病,只要有得玩,就可以減少壓力,願意配合醫療,也助醫病之間溝通更順暢。

不捨病童離世化助力 高榮「邱叔叔」還想奮鬥30

        「視病猶親」不是教條,而是邱益煊的日常實踐,每個病童都像是他的孩子,每個病童家長都像自己的親人、朋友。「邱叔叔」成了邱益煊在高榮的專屬代號,一開始只有小病童這麼叫,後來連醫護同仁也跟著叫,甚至病童的家長、爺爺奶奶也叫,「邱叔叔」也總是親切地回應每個人。

        談到工作的挫折,邱益煊說,以前年輕的時候,會因為小病人離開,心情跟著不好,但幾年下來,漸漸把挫折累積成助力,從病人經驗中尋求更好的醫療方式和溝通的技巧。同時他也發現,視病猶親不只是包括病童,也要照顧病童的家長,因為家長是病童配合治療與否的關鍵,把家長顧好,孩子的狀況就好一半。

        步入耳順之年的邱益煊,還想再為病童奮鬥30年。他說,台灣在兒童醫療資源分配不足,偏偏兒童又要花比較多時間、人力照顧,卻拿一樣的健保給付,加上少子化的問題,也讓醫師卻步,不願意投入兒童醫療領域。另從成人慢性腎臟病防治成果可見,若能投注資源於兒童醫療,有助減少成人洗腎發生率;未來希望政府也能重視兒童慢性腎臟病,投入資源從兒童時期妥善照顧,就可減少未來健保的消耗。

 

李承彥/採訪初稿

陳奕璇/編修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