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們飛翔 小天使的守護者
「很奇妙啊,就是與生俱來的使命跟靈感」。那年,田英俊在偏鄉的梨山軍醫時期,風雨交加的惡劣氣候下,接生了一個胎位不正的新生兒,找到了從事兒童醫療的初心。
田英俊笑說,民國80 年代的醫學發展,只有呆子跟傻子才會同時選擇骨科跟兒童醫療的領域,從高雄醫學大學畢業後,旋即到了加拿大、美國、奧地利等地不斷進修鍛鍊兒童骨科的能力。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鑽研與進修,是因為孩子身體承受的苦難,經不起任何一次的醫療實驗。
「懂身體力學、才能真正發揮兒童骨科的專業」,田英俊運用自己高中選讀理工科的力學背景,加上醫學工程研究所的知識鑽研,跨界學習的思維,打通了兒童骨科領域的任督二脈,設計出「圓穹形切骨矯正手術」,有別於以往楔型骨矯正會產生的多種併發症,成功地避免傳統手術的缺失。田英俊的創新手術榮獲全球骨科醫師一片高度讚揚,評選為國家品質認證。
以往徒手檢查的誤判率高,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嬰兒,因延誤而錯過提早治癒的機會,耽誤的後果影響所及不只是一生無法有良好的行走姿態,兒童與家屬心理受到的創傷更是難以言喻。促使他將 Graf教授的超音波評估篩檢法引進國內,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成功使近六成隱性發病的嬰兒,能及早診斷治療。田英俊激昂的說「髖關節的誤診就像折了天使成長的羽翼,怎麼忍心」。
「守護者,才是我的目標」,田英俊說,兒童骨科與成人差異極大,不論是診斷上困難,或疾病種類的複雜程度都是層層考驗。除了先天骨頭發育畸形與後天骨科外傷,脊髓肌肉萎縮症(SMA)也是最常見於兒童骨科的疾病類型,嚴重的脊椎變形會導致呼吸困難、無法久坐的成長困境,田英俊卻願冒著高風險的「融合手術」,替兒童找回「挺身」的自信,成功完成了 56 例手術,遠遠超過世界任何醫學中心。
體認到家屬與病童在術後的無助與徬徨,更致力於高醫跨領域的醫療團隊合作,為術後的孩子規劃完善的臨床路徑與康復療程。團隊裡主責兒童神經專科的楊瑞成醫師說,「他總是站在兒童的立場,而非自己的專業」。
「現在生活好不好玩」?是他常在診間裡慰問的話。田英俊每回到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相聚時,總能收到病童神彩奕奕的歡笑聲,與家屬滿是感激的片語隻言,便是他最大的歡喜。
「總是想幫兒童再多做點什麼」,田英俊說「現在兒童骨科疾病,很多時候是可以預防的」。他跟研究團隊進行幼兒園的運動教學,蒐集兒童每週運動量,評估兒童生活習性與其骨骼發展所需的運動量,培育出一套既有趣又能讓兒童發揮足夠活動量的運動操。下一個目標,是開著一台專屬兒童的夢想列車,走遍台灣大街小巷,宣揚用超音波篩檢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嬰兒,讓全台灣的初誕天使們被誤診的機率降到零。「退休後開始執行,等你們回來看看我表現如何」他開心的說。
潘暎舁/ 採訪初稿 劉惠敏/ 編修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