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護理獎 黃秀敏

新生兒重症護理,沒有人不想到她

        「生命無常,一個新生兒加護病房護士能夠做的就是:讓新生兒在活著的時候,能夠得到最舒適的照顧」30餘年來「幾乎都是在新生兒、兒童加護病房擔任第一線臨床照顧的台大醫院兒童急重症病房督導長黃秀敏如是說。

        黃秀敏是民國79年台大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創設時的首任護理長,直到93年她一直是台大新生兒加護病房的護理長,15年的臨床經驗,讓她成為國內新生兒加護半房的護理權威,提到新生兒急重症護理,沒有人不想到她。

        「熱誠」是支撐黃秀敏一路走下去的最大動力。曾經看到一位出生時僅600公克的早產兒,好不容易被養到2,000多公克,卻在一夕間染上壞死性腸炎,病情急轉直下,一周內就離開人世,不僅嬰兒的父母親無法接受,就連身為護士的她也難以接受。

        生命突然消逝,是新生兒加護病房護士常常要面對的無奈。剛開始時,家屬們哭,黃秀敏也跟著哭,無法從病患的哀傷中抽離;看著嬰兒痛苦,她也跟著痛苦。

        黃秀敏回憶道,有位剛出生的寶寶先天遺傳了一種疾病,就是俗稱的「泡泡龍」,皮膚只要摩擦就會長水泡,而水泡一旦破掉,就很容易被細茵感染。有次插管時,就連舌頭都長了水泡讓她真的很不忍心。

        黃秀敏說,插管時要用膠帶黏在皮膚上,但往往卻因皮膚已破皮流血,黏不上去,必須用橡皮管綁著固定。每次看寶寶痛,她都很不忍心,想不幫實寶插管,但卻還是必須替寶寶治療。

        新生兒病患又和一般病患不同,他們不會講話,那裡痛、不舒服,根本無法表達,行為舉止也不易察覺,因此,黃秀敏表示.,新生兒加護病房的護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千萬不可大意。

        黃秀敏說,醫生負責診斷、開處方,護士卻是和新生兒最密切接觸的橋樑,新生兒有任何的不適,護士在第一時間就該發現,稍有不慎就可能鑄成大錯。

        黃秀敏強調,新生兒加護病房的護士工作相當辛苦,壓力也很大,會遭遇到很多挫折,沒有熱誠是無法堅持下去的,不少年輕護士也因此打了退堂鼓。

        但她卻因此而更愛這份工作,因為新生兒加護病房的護士多了點獨立揮灑的空間。

        在雲林長大的黃秀敏,當年是在伯父的鼓勵下,選擇了美和護專就讀,66年護專畢業後,北上應徵台大醫院護士順利成為南丁格爾。期間除了曾外派沙烏地阿拉伯二年,借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二年外,她一直服務於台大醫院。

        從台大醫院的兒童加護病房、兒科門診、病房,再到籌設新生兒加護病房,擔任新生兒加護病房護理長,一待就是15年,後來再借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擔任護理科主任二年,96年再回到台大醫院,擔任兒童急重症病房督導長至今。

        在南丁格爾的生涯裡,黃秀敏一度也想辭職,當時女兒就讀國中,在醫院和女兒間面臨抉擇,一方面希望能夠多陪兒女,但工作上卻又不許可,覺得自己無法突破。後來,她選擇更上一層樓,攻讀台北醫學大學護理研究所,所幸先生幫忙,終於突破瓶頸,現在兒子已大四,女兒也就讀研究所。

        上進的她,遭遇人生的瓶頸、挫折時絕不低頭,不是選擇在職訓練,就是重返校園充電。

        她剛到台大服務不久後,就遇到自己的國中體育老師帷患癌症,當時40歲出頭、身體健壯、180公分高的老師,不久就去世了;後來她在血液科服務時,一位20幾歲的年輕人罹患了白血病,年輕的生命就這麼消折了。

兒童護理獎 黃秀敏        生命的突然消逝,讓她受到重創,後來她選擇接受在職訓練,慢慢的她懂得生命是脆弱的、無法掌握的,唯有在病患活著的時候給予最舒適的照顧,減輕病患的疼痛,才能夠真正幫助病患。從此,她也選擇了重症照顧。

        「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顧病患,就是護士該做的」,黃秀敏說。現在擔任督導長的她,總不忘帶領著年輕護士,走過面對生命突然消逝的調適期;並透過舉辦病友回娘家活動,讓病患家屬懂得如何利用現成資源。

        91年北辰醫院新生兒打錯針事件,有五個小孩送到台大醫院就診,從住院到後續追蹤,現在他們都上小學了,除了一個小朋友學習較緩慢外,其餘都很正常。

        看到原本以為沒有希望的病患復原得比預期還要好,看到生命力其實也有強韌的一面,就是黃秀敏最大的成就。

記者 蘇秀慧/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