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護理獎 邱淑娥

邱淑娥|戀上護理工作的美

小朋友和家屬在病魔環伺下
能有這樣的天使守護
真是幸運。

        「來日無多的兒癌患者,最後的心願通常很簡單到......」,邱淑娥護理長回憶起十多年前,首次踏入安寧療護,協助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走過死亡幽谷的過程。她語氣堅定地強調,年輕時覺得應該做,現在更鼓勵後進:「護理工作的美,就在這裏。」

        和許多人刻板印象中,嬌小溫柔的小兒科護士相比,邱淑娥「高大威猛」許多。尤其為了準備將屆的醫學評鑑,滿桌的資料與報告,小護士們輪番探問「阿長」各項事宜,更襯托出她的幹練。邱淑娥表示,年少的三大志願;:護士、軍人、警察,都是助人的行業。自己個性「阿莎力」,曾經害怕啼哭吵鬧的環境,也曾經不喜歡小孩。

        沒想到,不僅從事兒科護理一晃二十年,面對的還多是重症的孩子,其中更有緣分將盡、生離死別的癌童與家長。雖說當年分科時誤打誤撞,但也和童年生長背景有關。邱淑娥的原生家庭十分重男輕女,靠著不服輸的個性,半
工半讀完成學業,因此對兒童教養與醫療有著切身之感。自己有了兩個孩子之後,親身經歷教養孩子的甘苦,更有了同理心。

        對於醫護人員能幫忙的除了醫療還有什麼,邱淑娥提到,適時成為家屬的支持系統。其實知道自己將走入人生盡頭的孩子,反倒比大人堅強,甚至無所畏懼。而年紀小的只是特別沒有安全感,不讓父母離開視線,能讓家長喘一口氣,就能幫上忙。通常要接受白髮人送黑髮人是件痛苦的事,更何況是來不及長大的小朋友,醫護人員除了醫療照顧外,能做的就是陪他們渡過,讓家長明白,當下做的每件事都是有意義且最好的決定,不要後悔。

        護理人員要從照顧過程產生的感情中抽離,並不容易。邱淑娥表示,當年碰到的第一個個案是個青少年,她從醫師處得知,他將不久於人世,父母不知如何是好,少年表現得疏離且漠然。邱淑娥說,自己並沒想太多,單純只是覺得應該協助他講出心願。經過事前溝通與了解,徵得家長同意,和少年聊過後,他終於告訴最親的叔叔,要見女朋友、穿著學生制服往生,結果他如願地在家裡安祥地離開人世。

        這件事對邱淑娥鼓勵極大,發現自己能幫助病人與家屬了無遺憾。然而,當年安寧療護的觀念在台灣並不普遍,特別是關於小兒科方面,不僅護理教育沒有深入探討,大家也不想碰觸此敏感話題,於是邱淑娥K起了英文的兒童癌症護理書,「Who怕Who」她想,不教我,自己讀。

邱淑娥護理長的病房串門子時間

        在邱淑娥好友-成大婦癌護理長張圓圓眼中,就是這股不服輸的力量,拉著邱淑娥不斷向上,一路從台北護專念到高醫研究所。張圓圓指出,在醫學中心面對時時更新的醫療發展,不能只憑經驗,隨時還得要提升專業能力,學得愈多,回饋也愈大。而邱淑娥就是憑着向上的毅力,努力充實,縱然一路走來,仍要面對生活各種壓力與不同的人生課題。

        對於張圓圓的讚美,邱淑娥說,遇到問題她從不想為什麼,而是面對問題,解決它,不鑽「為什麼」的死胡同,啟蒙對重症兒童照顧與安寧醫護想法,是一對單親家庭的母女。陪伴他們近一年的時間,到最後階段,媽媽仍想積極治療,少女則希望回學校吃營養午餐。與母女兩人經過身體照顧、心願滿足、死亡準備三部分的溝通,也教導媽媽克服居家照護會讓孩子病情加速惡化的恐懼,讓少女了解媽媽不想遺憾的心,願意接受最後一次化療。邱淑娥說,後來母女帶著愉快的回憶返院,以準備好的心情一同迎接生命的終點。

        這些經歷與轉變又如何回饋到自己的生活中,邱淑娥面對兩個正值叛逆期的孩子,仍然可以無話不談,都要感謝每位曾經和她相處過的病人與家屬,因為每個人都是她的人生老師,讓她了解各種關係與感情,也更了解生死。

採訪整理:潘雅君/ 攝影:林冠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