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新銳獎 楊曜旭

為兒童的健康把關|楊曜旭堅守兒科

能得到兒科新銳獎,能代表台大受到肯定,
楊曜旭醫師覺得,是一連串「幸運機會」的組合。
除了感謝,還是只有感謝。

        楊曜旭自民國84年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國醫藥大學畢業後,就獲得進入台大服務的「機會」。一個非台大人,能在台大的環境成長茁壯,受到台大老師的提拔,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都是夢寐以求的事情。因此楊醫師抱著這份珍惜的心情,一路走來,盡力做好每一件事,只要是師長交代的,他一定做到。就這樣認真謙恭的,贏得師長們的信賴與賞識。當然,江伯倫、張美惠等老師也總是不吝惜栽培後進,讓楊醫師有「機會」參與許多學會的事務,使他比起其他同輩來說,增加了不同的歷練與經驗。雖然很多時候,他的工作量變大了,事情變繁雜了,他還是樂在其中,因為他把所有的付出,都當成是「把握別人所沒有的機會」。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與師長們在民國92年期間,合力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請命,讓新的藥劑獲得健保給付,不但讓患童的症狀得以改善或舒緩,也大大減輕了家屬的負擔。楊醫師依然記得,當年那個瘦弱的孩子,被阿嬤帶進診間的樣子。他關節腫脹,持續發燒,表情十分痛苦。經過細心的診斷後,確定是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淡,隨即展開治療。但當時用於成人療效良好的新藥尚未獲得核准用於幼童,因此只能以傳統藥物(如類固醇為了減少孩子的痛苦,主動與藥廠聯絡,以獲取樣本來測試,發現效果不錯後,便鍥而不捨,透過學會與健保局溝通,向相關專科醫師提出報告,並到各醫學中心進行宣導,終於在94年促成新藥的核准使用,讓全台約50名患童受惠。其中辛苦雖不為人知,但只要看到孩童的狀況進步,生活品質變好,楊醫師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楊曜旭醫師一邊聽診一邊說明小朋友的情況

        其實,在台灣,兒科醫師要有成就感,並不容易。楊醫師表示,現今,兒科越來越不受尊重,除了出生率降低,兒童醫院成了「不賺錢」的代名詞外,健保給付的不合理,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試想,同樣的看診時段,平均看一個大人三到五分鐘的話,一個上午看50個大人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可是看小小孩就不同了,醫生護士原本就需要花較多的時間讓小孩子配合診斷,碰上哭鬧的幼童,更需要極大的耐心來安撫。再加上現在的孩子生得少,父母都很寶貝甚至過度緊張,以至於對醫生的建議多有疑慮,常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進行溝通。因此,一個上午也許只能看20個小朋友。長久下來,實在留不住優秀的人才,末來如果在政策面不增加兒童給付的話,恐怕前景更值得憂慮。

        所幸,楊醫師溫和的個性、優良的醫療環境,是他留在兒科發展的優勢。楊醫師依舊感受到兒科的篷勃朝氣,在兒科,很多疾病若能及早介入治療,療癒的狀況往往比成人好,是奠定未來身體底子。看到孩子們健康的長大,就是對兒科醫生最佳的回饋。楊醫師期許自己,把握上天給他的每一個「機會」,以對台灣的兒童醫學,有更多貢獻。

採訪整理:田若雯/ 攝影:李瑀玲、詹俊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