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新銳獎 林杏佳

我不做,誰做?

        兩年多前,31歲的林杏佳醫師結束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訓練後,便隨著黃瑞仁醫師領導的醫療團隊至雲林分院服務,成為當時唯一的專任小兒心臟醫師。
        在所謂醫療生態五大皆空之際,林杏佳依舊選擇兒科及急重症科,他說:「我喜歡與病人第一線的接觸,再說,大家對於孩子的復原期望也較大。」
        當他派任雲林分院,發現與總院截然不同的環境,立刻申請、規劃更新兒童加護病房的設備,引進各種心臟及重症儀器等。他為一名不到1千克的早產兒開放性動脈導管治療,開啟了區域性醫院的首例。在這之前,體積如此小、弱的嬰兒心導管手術,通常只有醫學中心醫師才可能執行。
兒童新銳獎 林杏佳        一入診間,牆、櫃上都是卡通人物裝飾,總是溫和待人的林杏佳曾被雜誌《嬰兒與母親》評選為小兒科好醫師。他的真誠、同理,親切的問診都讓小病人、家屬感到安心。
        陳聖杰醫師是林杏佳的主管,他特別提到一位發燒腹瀉的小朋友進加護病房後又引起腎衰竭等。因為狀況非常不樂觀,有醫師提議家屬轉院,不過林杏佳仍竭盡所能的醫治,並適當、充分地與家長溝通,取得信任。即便因病況嚴重、最後無法挽回孩子。陳聖杰認為過程中的處置,充分展現了林杏佳的信心與扛下重任的勇氣,「我想這就是所謂的藝高人膽大」!此也展現一名兒科醫師溝通、醫病關係友善的能力。
        為了更多雲林的孩子,林杏佳與馬惠明醫師合力推廣「百里醫情」計畫,成功篩檢出學童健檢時未發現的心臟疾病。
      「百里醫情」計畫由馬惠明遊說、推廣,林杏佳包辦計畫發起、實施方法與廠商技術合作、協調。希望透過雲端上傳技術,讓雲林地區學童的心臟超音波檢查普及化,雖然入學健檢包含心音聽診,但準確性不高。因此計畫將學童的心音及心電圖上傳至雲端,除了可以重複判讀,不易有疏漏,也可讓全台甚至世界各地的醫生隨時協助檢查。醫療團隊已實驗性地實施三所學校,並成功篩檢出學童於健檢時未發現的心臟疾病,期待未來能繼續推廣、擴大實施對象。
      即便工作繁忙,每周搭乘高鐵往返南北,攻讀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不斷精進自己。至雲林受訓的學妹說,學長仍願意利用下班時間教導她操作心臟超音波,經常提供技術指導與支援。
      從更新兒童加護病房、「百里醫情」計畫,到醫療照顧工作等,林杏佳總是秉持「我不做、誰做?」的態度,希望持續照顧更多小病人健康成長。

兒科新銳獎 林杏佳

張芷瑜/ 採訪初稿、劉惠敏/ 編修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