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獎 鄭敬楓

門診、急診、病房輪值20年如一日的三明治醫師鄭敬楓

        手機傳來簡訊,一位父親告訴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主任鄭敬楓,孩子轉院後已經開刀,一切順利。不久,急診醫師來電訴說有個16歲病患疑似心肌梗塞,鄭敬楓詢問狀況,交代注意事項。

        時間來到中午,身兼慈濟醫學院副院長的他,一邊嗑便當,一邊和其他慈濟院區討論,今年慈濟醫學院更多院區將要如何提供醫學生實習,以及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簡稱PGY)。開完會,那位躺在病床上的大孩子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他得去急診瞧瞧。

        這是一個尋常忙碌的上午,從1995年開始,鄭敬楓從台北落腳花蓮,白天是兒科主治醫師,晚上輪值急診,撐起了兒科急診。當時他安慰自己「撐個幾年就好」,沒想到一撐就是20年,醫院兒科人力出現斷層,如今不單支援急診、還要病房值班。

        鄭敬楓笑說,「我就像好幾個三明治」,一方面夾在台北和花蓮之間奔波教學研究和臨床工作;二方面,夾在病童及家屬之間;三方面,夾在該讓住院醫師休息還是主治醫師輪值之間做抉擇。

        他一直記得,就在2004年4月4日兒童節那天,有個急性心肌炎的孩子,從進了慈濟醫院急診室到嚥氣,不到12小時,悲痛的家長一狀告進法院,控告鄭敬楓連同先前診治的醫師。法院寄給鄭敬楓的文書赫然寫著:「過失殺人」,這對他真是難以承受,訴訟程序直到現在還進行中。

        早年花蓮孩子得了重大心臟疾病,由空警隊出動直昇機轉送台北開刀,後來有了太魯閣自強號,改成「火車快遞」,鄭敬楓顯然很有經驗。他說,太魯閣火車頭駕駛艙後方的小空間,正好放得下嬰兒保溫箱,還擠得下兩個醫護人員,輪流手壓人工呼吸球,為重病兒輸送空氣,一路站著搖晃到台北,不覺得辛苦,因為救人心切。

        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在地的兒童心臟內科醫師除了鄭敬楓,就是診所開業的陳麗雲,3年前才有門諾醫院的吳俞哖。大多數時候。鄭敬楓單打獨鬥,尤其是慈濟醫院連續10年承接花蓮縣一、四、七年級學童心臟篩檢,學童心電圖報告都是由他來判讀。

        「這樣子還是有好處,碰到疑難雜症,不是我打電話請教陳麗雲,就是她照會我!」鄭敬楓說,只不過,整個花蓮地區,每年新生兒頂多300人,「兒科醫師不是少,而是留在醫院的只有3成」,碰到一次、兩次官司,足以讓兒科醫師心灰意冷。

        整個花東唯一專攻小兒腫瘤的醫師楊尚憲,去年第一次被病家指控醫療疏失。他說,主任(鄭敬楓)安慰我:「這表示你夠資深了」

        因為轉念,鄭敬楓的心境大不同。他認為,身為兒童心臟內科醫師,只有留在醫院才能發揮所長。

        典範就在前方的路上,包括兒科前輩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呂鴻基、李慶雲、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王主科,以及鄭敬楓眼中的「醫師科學家」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垣崇。

        花蓮地形狹長,從北到南開車將近3小時,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大約各佔四分之一人口,隔代教養的孩子很常見,這幾年,新住民愈來愈多。不知這些是否有關,花蓮的心臟病童不多,每個月發現的異常個案一、兩個不到,在鄭敬楓眼中卻很奇怪,也都掛念在心。

        例如,小婷被診斷為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時才3歲,如果不換心肺,一般來說,從發病到心臟衰竭死亡,大約3至4 年,鄭敬楓投以新藥和威而鋼治療,小婷和他女兒同年齡,他看著小婷平安長成16歲少女,好像看到另一個女兒長大。他的付出,照顧小婷的原住民阿嬤最有感,致贈手織傳統毯子表達謝意,

        還有個國中生在學校突然昏倒,心跳停止,急救救活,鄭敬楓診斷為QT波延長症候群,那是2003年的事。後來少年再一次猝死,這次卻沒有這麼幸運,過不了那生死一瞬間。

        有時候還包辦「尋人任務」,曾有個國中生罹患氣胸,離開慈濟醫院後,院方聯絡不到人。鄭敬楓突然想起少年就讀的國中名字,靈機一動,上網用google蒐尋,縮小範圍後,再打電話去學校尋人,這才找到需要緊急治療的少年。

        看起好端端的孩子,不知哪天會倒地不起,有時候鄭敬楓比家長還緊張,
他惦記著一位家住鯉魚潭附近的孩子,才6歲就發生肥厚性心肌症,極可能是家族遺傳,孩子的媽媽有同樣毛病,家族中似乎還有其他人也是,卻很難再追查下去,孩子未來可能會心律不整,或在運動時猝死,怎能不捏把冷汗?

        鄭敬楓一直住在宿舍,方便醫院隨叩隨到,好山好水的花蓮,20年來市區房地產增值,他的醫師朋友有人擇擇去開業,有人打算賺夠錢就轉行開民宿,鄭敬楓連房子都沒有買,在花蓮及台北慈濟醫院、中研院生醫所的醫療、教學及研究行程夾縫中,練就出分段訂票、出發前30分搶到普悠瑪自強號車票的秘技。

        去年(2014)在工作之餘,鄭敬楓飛往日本福島,在慈善音樂會中擔任中提琴手,響應世界醫師交響樂團的義舉,醫師們來自世界各地,自掏腰包自付旅宿,用音樂戲上對福島災民的關懷與祝福。

        鄭敬楓希望自己成為醫師科學家,業餘音樂家。他是醫聲樂團的成員,他說,醫學這條路,看多了生老病死,唯有音樂調劑心靈。

        這條路不平順,「可以走橫路,不可以走退路」,鄭敬楓以此自勉。

記者 陳清芳/ 專訪